一、“十五”期间情况总结
“十五”期间,图书馆紧密配合学校发展上水平和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强化内部管理。进行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全面修订了《山西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投资2342万元订购文献资料。图书馆年均订购外文纸本报刊260余种,中文纸本报刊1430种;订购中外文纸本图书5.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8万册;中文数据库12个,外文数据库13个;电子版中文全文期刊有18300种,共计241700册,电子版外文全文期刊有3195,共计82840册。形成了“纸质文献+海量数字化资源+文献传递及馆际互借”三层文献保障系统的模式,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
——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设了光纤存储局域网,设计了图书馆新主页,建立了《山西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山西进士名录》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开始建设“CALIS山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提高服务水平。延长开馆时间,积极开展信息咨询服务。针对重点学科的专题、定题服务,完成服务项目30余个。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图书馆建设紧紧围绕《山西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和强化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功能,加快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使我校图书馆最终实现资源数字化、查询网络化、服务个性化、信息使用共享化、信息加工智能化,形成具有支撑学校教学和科技创新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全天候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服务。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一)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参考咨询,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实质性的、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二)培养学科馆员,针对学科建设提供网络导航等工作;开展针对重点学科的专题和定题服务;开展多渠道的网上咨询解答服务;提供网络文献原文传递服务。
(三)构建一个面向全省高校用户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并将山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与省内科研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联接起来,最终形成山西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使山西大学图书馆成为“校内—省内—全国”三级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子项目。“十一五”期间将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工程进行建设,对于这一标志性工作,图书馆主要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建设CALIS山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构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山西省门户网站,并纳入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最终形成山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的重要支撑系统。(2006年完成门户网站建设)。
——建立山西省高校书刊联合目录系统,免费提供山西高校书刊联合目录查询。(2006年建立,逐年完善)
——建立山西省高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网,提供本地无法满足资源的原文传递服务。(2006年建立)
——建立适用的数字资源存储系统,面向本省高校提供数据库镜像服务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服务。(2007年建设)
——与省内高校合作,建立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科技资源数据库(例如:三晋文化数据库、山西地方文献数据库、山西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资源数据库、精品课程数据库等)。组织承担山西省高校联合特色资源运行服务体系。(2008-2010年建设)
——建立山西省高校虚拟参考咨询网,实现各个高校参考咨询工作的分工协作。(2009年完成)
四、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本馆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搭建数字化建设网络平台。
——增加硬件设备,改善网络存储环境。更新图书馆陈旧过时的计算机,并根据经费情况增加一定数量计算机设备、数字资源存储设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资源数量和师生上网查阅文献信息的需求。同时,根据学校发展逐步建立图书馆无线网络环境,提升网络服务能力。(2006-2007年完成)
——购买和研发数据库软件,为特色数据库建设搭建平台。以便对现有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和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和筛选形成有序化的资源再提供给用户。(2007年完成)
——加快资料室自动化建设,使各个学院和研究所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规范资料室自动化服务流程,建立既可独立运转又与图书馆相连的校园文献资源系统;实行采访编目一体化,图书借阅分散化的管理模式。(2009年基本完成)
(二)文献资源建设。
加大文献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补充数字资源,提高各学科所需资源的保障率,确保教学科研使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
——更新、充实图书馆网页内容,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分布式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对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异构、跨平台、多样化资源统一检索和参考链接服务。(2008年完成)
——特色资源库建设。充实“山西进士名录”、“山西地方志资料索引”等数据库;重点建设1-2个具有山西区域特色的数据库;对古籍、拓片和民国时期社会科学类书刊等馆藏特色资源进行编辑和数字化加工。(2006年启动,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一定数量的、有区域特色、有实用价值的专题数据库。)
(四)队伍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各种软硬件的维护,急需各类型高层次人才,尤其需要不断引进信息管理、计算机管理方面的人才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分层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五)新馆建设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40000 ㎡以上图书馆,全面改善图书馆现状和人文环境,提高文献综合保障能力。新图书馆建设要强调文化内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适应未来图书馆功能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