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急需,就是强调问题导向,为国家解决重大问题。人文社科任何研究在凝练方向时,都要解决落地、落脚、落实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如何建设,才能满足国家急需”。在凝练建设平台、确定选题、组成团队时,都要聚焦“急需”。要辩证看待急需,当下有急需,长远更有急需,提高文化软实力肯定是国家急需。
制度先进,就是改革到位。“2011”计划也是一个改革计划。30多年的教育改革,今天已面临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新阶段。核心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现三位一体。要通过高等教育核心要素的改革来突破,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养、贡献评价、科研模式、资源配置、合作交流、文化环境等八大改革。这是改革的总图纸。看改革不仅看图纸还要看施工状态,施工没有效果也不行。
贡献巨大,就是要通过协同方式产生一流的成果,包括科研成果、改革成果、施政成果、人才培养成果、交流成果等等。“2011”不是研究项目,而是支持改革的战略。其经费是投在软件上,不在硬件上,所以它不能搞基建。从经费配置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导向和引领,怎么科学使用,还需再探讨。
世界一流,就是提供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智力产品和优秀人才,有利于科学精神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不要把成果狭义地理解为出多少书,关键要出思想,出观点,出方法,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
“2011”也是推动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的学术,研究“昨天”是我们的优势;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央的重视和不断推进,学者们在研究“今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研究“明天”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强调战略性的研究,为国家储备方案、储备点子的智库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
作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 张东刚;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9日 07版)